11/11/2015

慈鯛基因(一)

隨著養魚時間的增長.尤其是單一類型的魚種越專研的了解後相信有些朋友在品種跟習性都有了多少的體會跟認知.這就來聊聊慈鯛基因的概念.

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第一版引言:
我深信自然選擇是生物種變化方法中最主要、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進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  由Charles Robert Darwin 博物學、地質學家提出
在達爾文提出演化論前.西方社會普遍都接受創造論.相信上帝創造世界並一次就創造出所有的生物,同時上帝也賦予每種生物各自的角色,而每個物種的設計都非常完美.所以物種是永恆固定不變的.

上述有興趣了解的人請自行搜尋達爾文.在此主要引言的目的是想請美鯛玩家們想想如何更有效維持基因及其重要性.當然縱使有些人是了解的或已經知道而真正要去遵循自然選擇與發生在魚缸裡頭事難上加難.所以下面再來看一下進化論.

1859年查爾斯達爾文闡述了他的進化論的自然選擇為適應和物種形成的解釋。
1963年Ernst Mayr 提出:留下最多子代的個體,照定義就是最能適應的生物。

在商業化的利益追求下在人工環境中圈養的生物或多或少都有著相同問題產生.就是近親繁殖並延續到子代繁殖.當然也有部份魚場會要刻意去維持新的血系來達到高品質的進原生種表現.
可是多半是歐美國家較有這樣的認知與概念.而物演化可能是微小的變化.其變化可以是型態觀察的到或者是無法用眼睛觀察的.而生物不段找尋出口的過程當中與人們刻意或不經意的在人工環境下去改變它們都只是單一二種物種的短期改變而非在地球上改變此一物種遺傳上的變異。

更具體的解釋是其目地不同.轉回到慈鯛.  觀賞魚市場上偶爾可看到打著Var(Variation)發表的新品種.   這些var變異可能是由個別基因突變.不規則.  無目的.    隨機遇而產生的改變.因此尚無全面性的去針對個別由人工刻意培育(雜交)品種或變異個體進行研究.

演化論在人工選擇情況下解釋著:人工選擇是指針對家養植物和動物特定性狀進行育種.使這些性狀的表現逐漸強化.而人們不需要的性狀則可能逐漸消匿的過程.人類以控制家養植物和動物的繁殖.確定哪些具有特定性狀動物或植物會繁殖的後代生存.因此此過程也決定哪些基因會被遺傳給後代.

話說以上一整個就是理論加實踐.

整體來說因為美州慈鯛並非台灣原生魚種.在保育及維持棲地的重要性上就會比較無感及缺少比對樣本.所以如何讓更多的朋友了解及認識各種稀有的美州慈鯛就是個困難課題.

不例外的讓我們來看看原生美鯛(指物種血統沒有經過雜交)的基因表現在人工環境的感覺吧!

下面是在論壇跟FB常受到關注的慈鯛短片  震撼吧!




一句話說明 -  無論飼養何種美洲慈鯛  多聽!  多看!  多問!

越是不容易了解的生物越有它迷人的地方.希望還不認識慈鯛的朋友們能找到適合你的夢幻慈鯛!!

凡非達人者勿需煩惱血統問題
凡非生物研究者勿需專研到物種基因
凡是新生入門者務必多了解型態辨識品種
凡是慈鯛愛好者務必維持物種的血統